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,我國的醫療體系也越來越完善,2015年,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繼續實施縣級中醫醫院建設項目,努力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院納入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、地市級醫院、兒童醫療服務體系等項目建設,編制《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(草案)》,并在國家“十三五”規劃中爭取更多財政支持……這是記者4月24日從在成都召開的“全國中醫藥規劃財務工作會議”上了解到的。
目前,國家中醫藥管理局“十三五”規劃編制有序進行,計劃將于6月底完成,各項專題研究正在開展,將為規劃編制提供基礎數據和事實依據,保證重大工程、重大項目、重大政策做到可實施、可量化、可評估。
今年,《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(2015-2020年)》《中藥材保護與發展規劃(2015-2020年)》將出臺。
全國超一半公立中醫醫院得到支持
2007年以來,中央安排中醫藥行業專項經費394.37億元。其中,支持地方中醫醫院基礎設施196.2億元,有效支撐了地方中醫藥事業的發展。中央財政對中醫藥投資額度由2007年的8億元持續增加到2014年的63億元,一系列重大項目和工程相繼組織實施,全國超過一半的公立中醫醫院得到國家重點支持建設,規劃對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日益顯現,投資預算對于事業發展的助推作用不斷增強。
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會上強調,堅持中醫藥規劃財務工作服務中醫藥事業發展這個核心任務不動搖,集中精力做好規劃編制實施,千方百計加大中醫藥投入力度;充分運用“三觀互動”的工作方法,做好統籌協調,合理配置工作資源,做到統一部署,逐一落實;善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,既要積極協調局機關各業務部門,加強需求調研,共同做好項目設計和工作部署,又要積極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、衛生計生委等各相關部門,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。
編制中醫藥3年滾動財政規劃
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閆樹江提出,要將各項業務工作統籌于規劃之中,把推動發展的措施落實于投資項目之中。各地中醫藥管理部門、直屬單位既要強化項目資金監督,又要加強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,提高資金使用效益。
今后,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強化預算績效管理,加大對資金使用效益監督檢查力度,探索建立“預算編制有目標、預算執行有監控、預算完成有評價、評價結果有反饋、反饋結果有應用”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;研究制定《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中醫藥項目預算管理暫行辦法》等相關制度;編制中醫藥部門3年滾動財政規劃,建立財政投入項目庫,研究中醫藥部門未來3年涉及財政收支的重大改革和政策事項,發揮中央財政項目投入的示范帶動作用;加強與衛生計生委的合作,以實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為契機,全面謀劃和推進中醫藥信息化建設,開展區域“云醫院”建設試點,加快制定并推廣中醫藥信息標準,為區域“云醫院”建設、中藥資源普查信息化提供支撐。